5月6日是第27个世界哮喘日,本次主题是“让吸入治疗惠及所有哮喘患者”(Make Inhaled Treatments Accessible for All)。当下全球仍有大量患者因药物可及性、认知不足或错误用药导致病情反复。这一主题旨在强调吸入治疗在哮喘控制中的关键作用,并呼吁通过技术普及和政策支持消除治疗壁垒,确保所有哮喘患者都能获得规范的治疗。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和全球哮喘报告(Global Asthma Report)的最新数据(截至2023年),全球哮喘患者总数约 3.39亿人,其中儿童占比高达30%-40%。您可曾了解,每十个孩子中,便有一到两位深受支气管哮喘的困扰。这“会呼吸的痛”虽无法彻底根除,但通过科学管理,哮喘患儿同样能尽情奔跑、欢笑。今天,让我们一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。
哮喘是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(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,AHR)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,以反复发作的喘息、咳嗽、气促、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,常在夜间和(或)凌晨发作或加剧。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点,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。
1.过敏原:尘螨、花粉、宠物皮屑等隐匿的过敏源可能成为哮喘的导火索。
2.感染:感冒、流感等呼吸道感染亦是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。
3.环境因素:冷空气、烟雾、空气污染等环境刺激物可能诱发哮喘。
4.运动或情绪激动:剧烈运动或情绪的大起大落,如大哭大笑,也可能成为哮喘发作的催化剂。
发作期:喘息(呼气时如哨笛音)、频繁干咳、呼吸急促、胸闷。
夜间或晨起加重:部分孩子易在睡眠中因咳嗽或憋气而惊醒。
长期控制不佳:可能对生长发育或活动能力造成影响。
当哮喘急性发作时,保持冷静,让孩子保持坐位,立即使用速效支气管扩张剂。若症状未见缓解,或出现呼吸急促、口唇发绀等危急情况,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。
1.避免诱发因素
保持环境清洁:定期除尘螨,避免接触宠物毛发、花粉、烟雾等过敏原。
控制湿度与通风:维持室内湿度于50%~60%之间,避免环境过于潮湿或干燥,确保空气流通。
避免冷空气刺激:冬季外出时佩戴口罩,减少剧烈运动。
2. 规范用药
遵医嘱用药:按时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(如布地奈德)或支气管扩张剂(如沙丁胺醇),熟练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。
应急准备:随身携带快速缓解药物(如万托林),家长熟悉急性发作时的用药步骤。
3. 监测与记录
症状日记:记录发作时间、诱因、频率及用药反应,定期复诊时为医生提供参考。
使用峰流速仪:每日监测呼气峰流速(PEF),评估肺功能变化。
4. 饮食与运动
均衡饮食:避免易过敏食物(如海鲜、坚果),多饮水以稀释痰液。
适度运动:选择温和的活动(如游泳),运动前做好热身或按需预用药物。
5. 心理支持
减轻孩子焦虑,鼓励其参与正常社交活动,避免过度保护。
6.应急处理
急性发作时:保持坐位,立即使用速效支气管扩张剂,若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呼吸急促、口唇发绀,需立即就医。
7. 健康教育
家长学习哮喘相关知识,掌握药物使用和急救技能,确保学校老师知悉孩子的病情。
多数患儿通过规范治疗能够实现良好控制,随着年龄的增长,部分孩子的症状可能逐渐减轻。早诊断、科学管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!
通讯员:邱在军
编辑:李怡蓓
初审:陈健青 | 复审:祝宇杰
终审:程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