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8日是第15个“世界肝炎日”,今年的宣传主题是“社会共治 消除乙肝”,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,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及其导致的死亡,朝着“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”的目标迈进,为健康中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。
中国是乙肝大国,约7000万慢性感染者。许多人谈“乙肝”色变,但医学进步带来了“临床治愈”这一重要概念,为患者点亮了希望之光。
乙肝临床治愈(又称“功能性治愈”)是指患者停止治疗后仍能长期维持以下状态:
1.乙肝表面抗原 (HBsAg) 转阴:血液中检测不到乙肝表面抗原(可能伴随出现乙肝表面抗体)。
2.乙肝病毒 DNA 检测不到:血液中乙肝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。
3.肝功能保持正常:转氨酶等指标持续正常。
4.肝脏组织学改善: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减轻或稳定。
临床治愈:病毒被强力抑制在极低水平,肝病进展风险大幅降低,生活质量接近健康人。但肝细胞核内可能仍存在微量的病毒DNA (cccDNA)。
完全根治:彻底清除体内所有乙肝病毒(包括肝细胞核内的 cccDNA)。这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尚无法实现。
1.显著降低肝病风险:极大降低进展为肝硬化、肝功能衰竭和肝癌的风险。
2.改善生活质量:摆脱“乙肝患者”标签带来的心理负担和社会压力,生活更轻松。
3.有望停药:达到临床治愈后,在医生指导下可安全停药,避免长期用药的经济负担和潜在副作用。
4.消除传染性:虽然极微量病毒可能仍存在,但传染给他人(尤其通过血液/母婴)的风险已极低。
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或容易达到临床治愈。目前研究和实践表明,以下人群机会相对较高:
1.非活动性 HBsAg 携带者:表面抗原水平本身较低。
2.经治患者:长期接受核苷(酸)类似物治疗,病毒已得到良好抑制,且表面抗原水平较低(特别是 HBsAg < 1500 IU/mL,甚至更低)。
3.儿童和青少年:免疫系统活跃,应答可能更好。
4.优势人群:特定基因型、基线指标有利的患者。
世界肝炎日的核心呼吁
1.主动筛查,知晓感染状态:“早发现”是“早治疗”和追求更好结局的前提。鼓励高危人群和普通民众进行乙肝筛查。
2.规范治疗,坚持随访: 确诊患者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,并定期复查,评估疗效和副作用。
3.了解“临床治愈”:知晓这一目标及其意义,与医生充分沟通,了解自己是否属于潜在获益人群。
4.消除歧视:乙肝主要通过血液、母婴和性接触传播,日常学习、工作和生活接触不会传染。理解和关爱乙肝感染者。
5.接种疫苗,预防为先: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、最经济的方法。确保新生儿及时接种(0-1-6月程序),高危人群及时补种。
在这个世界肝炎日,让我们携手关注肝脏健康,科学认识乙肝“临床治愈”。它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,而是医学赋予我们的有力武器,帮助无数患者摆脱疾病阴影,重获健康与尊严。无论你是患者、家属还是普通公众,了解它、传播它,就是为终结肝炎威胁贡献力量。
上饶市人民医院乙肝临床治愈门诊
地址:
城北院区门诊2楼C3 7号诊室
南院门诊楼5楼
坐诊时间:
北院肝病门诊:周一至周五、周六上午
南院肝病门诊:周一到周六
健康小贴士:如果你或亲友是乙肝感染者,请务必定期复查,与医生保持沟通,了解最新治疗进展。每一次规范的复诊,都在为肝脏健康添一份保障。
END
通讯员:游雪娇
编辑:李怡蓓
初审:张嵩 | 复审:祝宇杰
终审:程涛